长袖工作服的制作需兼顾功能性、舒适性与耐用性,从面料选择到工艺细节都需严格把控。那么,
专业工作服厂家小编总结一下可以通过多方面梳理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细节:

一、面料选择与预处理
1. 面料特性匹配场景需求
工业场景:
机械加工、焊接等场景选棉 + 阻燃纤维混纺面料(如芳纶、腈纶阻燃纱),需通过 GB 8965.1 阻燃测试,续燃时间≤2s,阴燃时间≤2s;
化工行业选PVC 涂层涤纶布或PTFE 覆膜面料,耐酸碱性≥pH 2~12,防渗透测试(5% 硫酸溶液)无渗漏。
食品 / 医疗行业:用32 支精梳棉 + 抗菌助剂处理面料,抗菌率≥99%(参照 GB/T 20944.3),且需通过甲醛含量检测(≤75mg/kg)。
户外作业:选防水透气面料(如 TPU 膜复合面料),静水压≥10000mmH₂O,透湿量≥8000g/(m²・24h)。
2. 面料预处理工艺
预缩水处理:棉类面料需经高温预缩机处理(温度 130~150℃,缩率控制在 3% 以内),避免成衣洗后缩水;
防静电处理:电子厂工作服面料需织入导电纤维(间距≤10cm),并通过静电衰减测试(电压从 5000V 降至 500V 时间≤1s);
涂层固化:防水涂层面料需经180℃高温焙烘(时间 30s),确保涂层与基布粘合牢度≥3 级(GB/T 3920 摩擦色牢度标准)。
二、版型设计与结构细节
1. 功能性版型要点
活动余量设计:
肩部采用插肩袖或落肩袖结构,腋下加三角拼接布(边长≥10cm),确保抬臂时无束缚感;
背部设立体褶裥(褶宽 5~8cm),弯腰时面料不紧绷,适合重工场景。
防护结构设计:
焊接服在胸前、袖口处加5cm 宽阻燃护条(材质与面料一致),防止火花飞溅烫伤;
机械作业服在肘部、膝部设双层加厚布(厚度≥2mm),内置可拆卸护垫插槽。
2. 细节结构优化
领口设计:
立领款需加魔术贴或按扣闭合(长度≥8cm),防止灰尘进入;食品厂工作服领口需全包边处理,避免线头脱落。
口袋设计:
工装款设斜插式胸袋(深度≥12cm),袋口加纽扣或拉链防物品掉落;维修服在腰部设工具挂带(承重≥5kg)。
袖口设计:
松紧带袖口需用2cm 宽高弹力橡筋(伸长率≥200%),或采用魔术贴调节式(调节范围≥3cm),防止袖口松脱。
三、缝制工艺与质量控制
1. 关键部位缝制要求
接缝强度:
主缝(如肩缝、侧缝)采用双线链式缝纫(针距 3~3.5 针 /cm),断裂强力≥150N(GB/T 13773.1 测试);
易磨损部位(如裤脚、袖口)需做包边 + 明线加固(明线宽度≥0.6cm)。
特殊工艺处理:
防静电工作服的接缝需用导电 thread 缝制(电阻≤10⁹Ω),且所有金属配件(如纽扣)需用导电布包裹;
防水服接缝处需做热压胶条处理(胶条宽度≥15mm),通过水压测试(20kPa 压力下无渗漏)。
2. 辅料与配件选择
纽扣 / 拉链:
工业用工作服避免使用金属纽扣(防止静电火花),改用阻燃塑料扣(氧指数≥28);拉链需选树脂拉链(耐温 - 30~70℃),拉头加防滑胶套。
标签与标识:
内标签需用水洗标(耐洗次数≥50 次),印刷内容不退色;外层可烫印反光条(宽度≥5cm),夜间可视距离≥50m。
四、特殊场景定制细节
1. 洁净室工作服
面料需用0.5mm 网格防静电涤纶绸,接缝处采用热熔焊接(无针眼),整衣经ISO 14644-1 Class 5 级洁净处理,尘埃粒子(≥0.5μm)≤3520 个 /m³。
2. 低温作业服
内层填充3M Thinsulate™ 棉(克重≥200g/m²),领口、袖口加防风裙边(长度≥5cm),拉链内侧设挡风条(厚度≥3mm),保暖性测试(-20℃环境下,体表温度下降≤5℃/h)。
3. 高温作业服
外层用铝箔反射层(反射率≥90%),内层设通风夹层(间距≥1cm),腋下、背部设透气拉链(长度≥15cm),经高温测试(150℃环境下,内层温度≤40℃)。
五、成本与耐用性平衡
性价比面料选择:普通车间可选用21 支棉 + 10% 涤纶混纺(成本约 15 元 / 米),耐磨次数≥5000 次(马丁代尔测试);
易损部位加固:肘部、肩部可采用补丁式加厚(比主体面料厚 0.3mm),增加 20% 耐用性,成本仅增加 5%;
可替换设计:领口、袖口采用可拆卸式包边,磨损后单独更换,降低整衣更换成本。
六、环保与人性化设计
环保工艺:染色工序采用活性染料(甲醛含量≤30mg/kg),符合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
人性化细节:上衣内袋设笔插扣,裤腰加弹性调节带(调节范围 ±3cm),适合不同体型穿戴者。